李燦琛 五千元創業起飛

創業,需要資本,這常識人盡皆知;然而,多少本錢才夠創業?10萬、50萬、抑或1000萬?

好多人以為,本錢少,倒不如儲起來,否則蝕起上來無力守業,一點兒本錢立即人間蒸發。這或許是事實,但世事永遠有例外。10年前,藝人李璨琛嘗試創業,他付出的原始資本,竟只得「大拿拿」港幣5000元,不夠去一次旅行。今天,他的公司,分店近廿間,更早已殺出香港,進駐亞洲。

演藝生涯欠安全感

近日上映的電影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,李璨琛有份演出。電視台重播劇集,觀眾也偶爾見到他的蹤影。但其實,近年他的影視產量,比起高峰期的一年十幾齣,已是今非昔比。儘管仍身兼演員、DJ等多重身份,但如今李璨琛的重要角色,是一個服裝品牌的經營者。

品牌名為´SUBCREW ´,李璨琛與志同道合的「滑板friend」,三個拍檔,10年前每人出資5000大元,合共萬五,進軍時裝界。「我們各有正職,試水溫式夾五千,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。」但這聽起來毫不足道的萬五元,卻是一間毫不失禮的時裝企業的原始資本,其間數名股東更未曾注資,換言之,這盤生意全靠這萬五元「滾」出來。

既然走在演藝之路,為何還要投身商界?故事發生於2003年沙士一疫。當時李璨琛忽然發覺沒工開,初時以為是短暫現象,誰知一捱捱足9個月,期間甚至主動致電熟人找工作也沒改善,待疫情過去,市道回穩,才終於可「發市」。這次經歷令他明白,從事演藝行業保障度不足,自己必須另覓救生圈。「未入行前我有水電技工牌,其實我可以開水電公司,但難道自己真的要拿著電鑽過活?」

不願重操舊業,李璨琛決定走一條新的路:創立自家的時裝品牌。

藝人效應助創業

既然本金有限,當然不可能一開始便搞大生意,SUBCREW的頭炮是製作「帽子」,產量僅得100頂。這麼少的產量,如何可以找到生產廠商合作?「其實靠誠意加互相尊重。我們目標是一些本身產量也不甚高的細廠,將要求坦誠提出,初時也屢遭拒絕。其實那些中小型廠也希望我們成功。如果你幫我,我得咗,將來一定會繼續幫襯你,大家都有得益。」結果,那間肯落叠的公司,由一間規模不大的細廠,今天變成大廠。

首批貨只得100頂,順利售罄。由於李璨琛具有圈中人脈,不少藝人也會拿一些貨辦來試戴,變相為品牌作宣傳;初時SUBCREW採取寄賣形式,boutique也樂意為這個具明星效應的新品牌擺放寄賣。

李璨琛主要負責產品設計與宣傳。在創作上,他講究用家與產品是否有「共鳴」:「一頂帽,售價可平可貴,我會反問自己一句:這頂帽值唔值幾百蚊呢?」

除了搞時裝,李璨琛亦試過開辦餐廳,可惜經營不善,要不停注資入去,「自己無時間管理,又犯本,唯一賺到的是經驗。」

失敗乃常事 不試不甘心

即使是SUBCREW ,也並非完全順風順水。「初期全靠別人的時裝店代為銷售,他們說甚麼款式流行,我們便生產那款式。結果有一次,對方要求我們生產一批貨,但他們判斷錯誤,產品滯銷,對方不肯『找數』,累我們蝕了幾十萬元。」

終於錢收不到,李璨琛唯有取回積壓的存貨,想法子散貨。經此一役,令他們生出開設自家時裝專門店的念頭。

李璨琛表示,創業路上難免遇到困難,但當解決了問題,卻又可從中得到滿足感。早前他擔任「創業型人」青年創業大賽2014的創業大使,鼓勵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努力尋夢:「如果你不去追尋夢想,冇人迫到你,捉住對手去做也沒有用。我只想提醒他們:如果唔去做,就咁就一世,你甘心嗎?」

李璨琛坦言,是創業令他可以延長演藝之路,因為不必擔心什麼時候又再「冇工開」,也有條件揀合適自己的工作。「今天資訊科技發達,我可以一邊拍戲出騷,一邊處理生意業務,兩者完全無衝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