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?

很多人走上創業這條路,初始的動機都是想獲得經濟上的富足,改變自己的命運。如果真的有一天,你創業成功了,你獲得了金錢,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,你接下來打算做什麼?

當然很多人都覺得,我都有這麼多錢了,只要企業在保持賺錢,繼續賺更多錢就好了。

說到創業獲得金錢,其實不是什麼難事,大家看看,滿大街都是創業的人,哪怕是一個街角的餐廳老闆,便利店老闆,或者一個收廢品的五金店的老闆,他們都是創業者,只要做得時間長,有一點知名度,都是成功獲得了財富的創業者。做生意的人很多,賺錢的生意也多。其實目前的時代,機遇很多,賺錢不是難事。

如果要做一個可以賺錢的公司,這個目標不難實現。難的是如何真的作出一個卓越的企業。

在我看來,做生意的人也分三教九流,為了個人財富累積而創業的老闆多的是,真正做成出色的企業的寥寥無幾,所以大家能記住的全世界頂尖的知名企業也並不是多到數不清。

如何區分這兩類創業者呢?

普通的創業者,創業的動機永遠在圍繞自己。考慮個人的幸福、個人將來如何如何;而真的想做出一個卓越企業的創業者,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可以幫助到更多人成功,幫助到更多人獲得財富。

舉一個例子:

一款設計新穎,推出市場就非常暢銷的杯子的定價是1.5元和1元有差別嗎?

如果第一種創業型的商人來說當然是1.5元的利潤更高,既然能賺多一點,幹嘛不賺呢?

而第二種創業型的商人會堅持將售價設為1元。

大家肯定會覺得第二種類型的創業者有點傻,明明大家都會搶購的東西,幹嘛賣這麼便宜?

但是實際上,對於第二種類型的商人來說,真正好的產品應該造福于老百姓,讓更多人受益。
這裡受益不僅僅指幫消費者省了錢,更多的是:好的東西很多人購買,銷售量增加,企業就會繼續找供應商供貨,供應商就會從採購商進更多原料,擴大再生產,同時在生產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,工廠也會不斷招人,一直到原料供應商也會因此擴大原料採購。在這個過程中,每一個環節的廠家都會受益,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
你真的以為只是讓消費者買到了便宜東西這麼簡單嗎?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金錢,供應商也會因此獲得更多財富,因為擴大生產而獲得工作機會的工人們也有了更多的經濟收入。在這個過程中,企業也會發展更快,供應商也會發展越來越快,越來越商業化、職業化運作,更多的人獲得工作機會,得到更多企業給予自己的培訓和教育的機會,提升自身的能力,這是一種帶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最大的好事。

剛才談到的這個杯子,其實這是IKEA的創始人當年做的一件定價的故事之一。當他們售賣的杯子是1.5克朗的時候,一年才賣出70萬個,當他堅持將價格降低到1克朗的時候,杯子一年賣出1250萬個。你看看,正是印證了IKEA創始人經常說的一句話:凡是有利於百姓的,一定有利於企業。

凡是你一心向善,希望造福于百姓,最後你的事業就會越做越成功。

在這裡,真的很像西遊記中唐僧做的事情。唐僧已經是一個高僧了,為什麼還去西天取經呢?
他去西天取的到底是什麼經?當時觀音跟他說,你讀的是小乘佛法,你應該去西天取大乘佛經。

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有什麼差別?無非就是小乘佛法講究自度,大乘佛法講究度人。
簡單的來說,小乘就是圍繞自己,大乘講究的是如何幫助到他人。我不瞭解佛法,但是我覺得這個哲學思想值得我們創業者學習。

做事業應該想想如何回饋社會,造福于百姓。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,有很多可憐的人,有很多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,去承擔的事情。這是創業者的責任所在。這也決定了你的事業可以做到一個什麼程度,也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幸福感的程度。

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。當你真的想到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後,真的可以幫到更多人,幫助到社會的進步,那種幸福感絕對超過你一個人每天在家數錢的快感。

大家都在創業路上行走,如同唐僧一路西天取經,一方面要經歷各種磨難、挫折,更重要的是時刻記得自己的目標,是為了將來造福人類,幫助更多人,消除貧窮、痛苦。為此寧願忍辱負重,至生死於度外。

創業者要學習唐僧,心地善良,為人正直,以身作則,堅忍穩重,從不放棄,充滿夢想,並敢於實現。如果我們真的具備這些特質,根本不用擔心創業是否會成功,更不用擔心沒有投資人來幫你的忙。你看幫唐僧一路西天取經的菩薩還少嗎?

話說回來,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,一個卓越的企業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有了自己的良好基因。而這個良好基因來自創始人的心態和創業的最終目標是什麼。作為創始人的你,是否也應該問問自己:我創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