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場上要突破“小巷思維”

電視連續劇《奮鬥》中的主人公陸濤在一次房地產開發競標會上,不顧公司事先商討好的競價底線,抬高了價碼,奪標而歸。這一次公司多投入了鉅款不說,陸濤還把 自己的2000萬存款押了進去。他的奪標理由是:建好了的房子肯定不愁賣,前景一片光明。可令他怎麼也想不到的是,接下來的操作過程中,難題一個接著一 個:房地產泡沫、銀根緊縮、政府打壓房價、消費者駐足觀望……公司的資金鏈眼看著要斷裂,再也撐不下去了。這時候的陸濤仍然堅持實現自我“幻想”的“美 好”目標,硬著頭皮找到了他在另一家房地產公司做大老闆的父親求助。

這時,父親循循善誘地給他講了一段經歷,非常經典。父親回顧說,他開始去美國經商的時候,遇到的都是一些中下層的人,他們在商場中缺少迴旋的餘地,就好像 在窄小的巷子中行走,不是進就是退,甚至無法轉身。而這些人的失敗往往都有一個特點,那就是“小巷思維”——不是進,就是退;要麼就生意成功;要麼就是放 棄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擠進了巷子裡,所以很容易造成一種壓力,壓力多了,也就容易造成失控,一失控就離失敗不遠了。到底是什麼把他們逼迫到小巷中呢?答案 是他們自己。這些人總是想著用最快最好最省力的辦法來達到目的,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就走進了巷子裡。而身在“迷宮”中,還一直覺得自己還在往前走,而不能注 意到還有其他的道路。

父親告訴陸濤,學開車首先要學會“刹車”(保護自己);做生意要突破“小巷思維”(別陷入自我);遇風險要淩空躍起(審時度勢);而決不能抱著幻想拿出“賭博”的心態,這是生意場上之大忌。

陸濤父親的一席話,就好像是對我們中小企業經營者所言的。成功了的企業固然可喜可賀。而那些不景氣的,或是正在面臨困境甚至面臨失敗的企業經營者卻往往還 身處“小巷”當中,陷入“小巷思維”而不能自拔。發人深省的是:當你經營的項目多年沒有起色,還在勉強維持、當你的經營已經無以為繼的時候,你是否需要淩 空躍起,反思一下自己是退還是進呢?

選擇“退”,是為了更少地賠錢,而不會陷得越來越深;選擇“進”,則是遇到困難要有一種“博”的意志。但切忌“賭”,抱著自己實屬“夢幻”的遠景去“押”去“賭”去碰運氣,這不符合生意場的邏輯。

幾年前,某燃氣熱水器廠正籌措上馬一新專案時,他們從媒介中得到一條市場最新消息:市場風向將發生某種轉變。這種轉變將使該廠正在進行的燃氣熱水器項目變得不合時宜。

廠長心裡十分矛盾,為自己已投入的數十萬元資金痛心不已。後又一想,現今市場風雲多變,一時的資訊不利並不能代表未來,也許這一項目建成後,市場需求風向 又會轉過來呢?他決定“賭”一把,繼續對這一項目進行投資。結果,當他又投入了數十萬元建成了新項目後,因為市場風向一直並未如其所願地發生轉變,各種電 熱水器擠佔了傳統的燃氣熱水器市場很大的份額,使這家工廠造成了很大的損失。

投資者獲取有利的市場訊息,不能正確地分析投資的利弊得失,並以此來調整原有的投資策略,趨利除弊,而是抱著一種“賭”的心態,這是導致這家燃氣熱水器廠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
投資者在投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,應時刻注意市場趨向的變化,努力使項目與市場趨向保持一致。一旦出現新的情況,應根據變化後的情況隨時做出調整。如果市場 情況發生重大變化,原有投資決策已變得明顯不合理,就應壯士斷腕,以避免造成更大損失。當斷不斷,會反受其亂。

為了實現自我的東西而去“賭”,其過程只是人生的範疇,而不是生意。生意場上是以索要回報為底線的。所以求穩而忌“賭”,並不失為經營之道,有一個小故事可供參考:
在翡翠交易市場上大多為翡翠原石,即使在科技相當發達的今天,也沒有一種儀器能穿透皮殼,看清塊體內部翡翠的優劣。因此,在緬甸的翡翠交易中便衍生出了賭石這一特殊的交易手段。但在賭石的背後,不是大悲就是大喜,有人一夜暴富,有人瞬間傾家蕩產。

有個叫克利斯蒂的人卻在一片混亂中,看到了打開過的石頭中也有商機,於是他只買打開過的石頭。只要知道誰手中有鋸開過的純正翡翠,他就會第一時間趕到並與之談判。所以,他投出去的錢都是穩賺不賠的。幾年下來,他竟成了億萬富翁。
克利斯蒂並不是一位冒險家,他穩穩當當地買真貨,老老實實地賺差價。這是一個更加可靠並必然成功的理念:減少賭的心理,降低暴富的想法,只做十拿九穩的生意。

有人認為在商場冒的風險越大,賺的錢就越多。很多人把賺錢理解為靠膽量,賺的就是風險。這樣做的結果,能真正成功的人和企業並不多,能夠百戰百勝的人更少,能夠長久經營的企業也寥寥無幾。

經營企業千萬不能抱有賭徒心理,要發達、要長遠,就必須要突破“小巷思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