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千桂冠在集一身 香港緣何諸多「第一」

英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10月30日公布2012年全球繁榮指數調查報告,香港排名上升1位,居全球第18位,亞洲第一。實際上,香港擁有大量的「第一」稱號,如最自由經濟體、最佳購物城市、最具競爭力城市、最佳營商環境……連串桂冠,香港靠什麼贏回?

萬千桂冠在一身

繁榮指數依據8個指標,分別是創業與機會、政府管治、教育、健康、安全、個人自由以及社會資本(指民眾參與慈善活動、社會和諧等),今年調查對象共有142個國家及地區。

前10名以歐洲地區居多,挪威及丹麥蟬聯首兩名。香港排名18,新加坡排名19。美國則首次跌出前10,滑落至12。中國內地從52名跌至55,但內地的經濟表現排名11,連續兩年領先第20的美國。

香港今年有3項指標排名上升,包括創業與機會、健康及安全,其中安全排名由18名躍升至第五,但經濟表現排名下跌5位,至第九。台灣維持第20的排名不變,經濟表現則由第12升至第7,超過了香港。

學術機構的調查報告未必百分百反映實情,但香港一向是此類評比的寵兒。

國際消費公司環球藍聯10月26日剛剛發布了「全球購物者指數」調查結果,在25個亞太地區最佳購物城市排名中,香港位居榜首,吉隆坡、上海、北京和 新加坡緊隨其後。這一排名根據全球購物者的購物體驗調查得出,考慮商店、價格、便利性、酒店與交通、文化與氣候5項指標。

香港已經連續18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。世界銀行對183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排名中,2012年香港排第二位。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剛剛公布的《201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》中,香港連續第二年以滿分100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……

香港精神是內因

香港之所以能獲得眾多美譽,與這些年的經濟表現分不開,也與香港的文化特點有關。

香港1997年回歸,旋即遭到亞洲金融危機沉重一擊,但自2003《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》簽署,內地游客開始赴港旅游之後,香港經濟迅速回溫。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間,香港GDP平均增速達5%,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近2倍。

面朝海灣的香港政府新大樓建成大門形狀,寓意「門長開,水長流」。這種開放、開明、樂觀積極、放眼長遠的精神也正可代表香港精神。

從政府到商業,香港人樂于提供良好服務。在香港經商如果對政策有疑問,只需撥通政府電話,哪怕並非主管部門也會給出答復,或者幫忙找到對口部門。

香港人善于合作。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,香港並未想著「壟斷」這一業務,反而樂于協助倫敦與紐約發展人民幣業務,因為只有全球連線才能保證24小時的兌換業務。

除了高效勤奮等世人熟知的特點,香港人還很有遠見。比如寸土寸金的香港,還有76%的土地處于未開發狀態,而且其中的40%是受法律保護的生態保護用地。

香港精神加上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,不難理解香港為何能取得諸多美譽。(特約記者 閔 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