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口高齡化情況日益嚴重,然而,社會是否真正了解長者的需要?他們生活中面對甚麼困難?了解需要,往往是改變現況的起點;然而,你又有否想過讓大眾了解、關懷長者,也可發展成為一盤「生意」?
參加者需穿著達十多磅,兩邊口袋有多塊鉛塊,還要穿上「駝背肩帶」,「真正地」成為一個長者。
提早數十年受老花之苦,你就明白為甚麼爺爺嫲嫲總要你幫忙讀信!
陳浩民(Herman)及兩位大學同學親身到台灣考察老人體驗活動以及認識相關器材,更深入了解老年政策,認為兩地情況相似,有參考價值。他們想到香港缺乏相關的親身體驗與組織,毅然從當地引入「高齡體驗衣」作為主打產品,期望其他年齡層人士穿上這件十多磅衣服連「駝背肩帶」,再戴上模擬黃斑病的眼罩和耳塞,親身體驗做長者的感受。他們成立全港唯一、首間高齡體驗社企「Eldpathy」 ─ Empathy for Elderly,希望加強大眾對長者的同理心。
帶進企業 餐廳更「Elderly friendly」
高齡體驗不只是穿上一件衣服,他們針對學校及青年團體、企業、NGO,以至長者院舍,全方位發展出一系列的活動及體驗,期望大眾把老人問題看得更清楚,達到3個「E」:Experience(經驗)、Excite(刺激)、Empathize(同情)。如他們聯繫學校,把體驗加進通識教育中,去年Eldpathy在學校舉辦逾100場活動,讓學生以輕鬆方式了解社會時事。他們亦將高齡體驗活動帶到企業,有餐飲業管理層參加後,才發現原來長者很難握緊紙杯,取餐捧托盤亦不是易事,決定把餐廳做得更「長者友善」,例如特別注意地上的積水。Herman謂活動給不同的參與者帶來很多反思,以至作出行動上的改變。
以「商業模式」營運 亦平衡社會目標
除了公眾教育,政策倡議也是Eldpathy的社會目標,他們收集長者對全民退保、安老政策、貧窮問題的意見,提交立場書、報告予政府。Herman指,他們亦希望連結社會上不同年紀及階層的人,目前已訓練了20位長者做導師,教導其他長者及年青人,讓參加者的體驗更真實。
雖然獲得創業資金,但Eldpathy與其他一般初創企業一樣面對不少困難。Herman表示首半年沒甚麼生意,學校與青年團體的反應一般,總是換來一句「Budget不足」,後來他們利用自己的人際網絡宣傳Eldpathy,把價錢降低,甚至提供「免費體驗」,不斷聆聽意見,認清問題及加以改進, 最後成功打響名堂。三人藉此明白到社企能以「商業模式」營運,達到財政上自負營虧,同時肩負社會目標,但兩者必須取得平衡,才能令社企持續健康發展,這樣才是成功的營運模式。
擴闊體驗層次、模式、對象
開業三年,活動達到了當初預計的社會成效,Eldpathy的業務已上軌道,Herman希望加以擴闊企業的客源,因應不同客户類型,為不同項目訂立收費,達至收支平衡再賺取利潤。
他們指會善用政府分三年的社創基金(SIE Fund)資助,並投入更多資金擴大現有規模,增添器材及改良活動,務求即使將來沒有政府資助仍能繼續經營下去。展望未來,Herman希望Eldpathy能仿效「對話體驗-黑暗中對話」,發展出更多全方位的活動,擴闊體驗的層次與模式;服務對象希望跳出學生與企業團體,擴展至所有香港人,因為「老人家是屬於所有人的,我們都有責任。」
在Eldpathy活動中,長者除了擔當顧問,更會訓練成為活動的導師。
年輕的工作團隊讓其他年青人透過高齡體驗,減少跨代衝突。
活動不乏小朋友參加,Herman認為他們更易與長者建立親密的關係。
創辦人小故事:
(陳浩民Herman、曾家鑫Nivey、江穎敏Samantha)
三位九十後青年自小皆由祖父母照顧,建立了深厚感情,對老人家有一份「情意結」。三人相識於科大,一起修讀BBA課程,關心社會時事。一次「膽粗粗」參加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,Herman提出高齡體驗的概念。三人一拍即合並於比賽中取勝,藉此得到了創業資金創辦Eldpathy。
左起:江穎敏、陳浩民、曾家鑫
香港面對人口高齡化種種的挑戰,由居家安老到長者就業,社會各界一直在探討、借鏡及反思。然而在一切政策及措施之前,我們應當設身處地了解長者的需要,而Eldpathy 正正前瞻地讓我們提早體驗年老的變化,使我們能夠更適切為年長一輩籌謀,及早為老邁作好準備。
Impact Incubator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屬下一個跨界別社會創新協作平台,推動社會上不同持份者開展創新而可持續發展的項目。此欄目將介紹獲「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」(社創基金)資助的項目。有關Impact Incubator,請瀏覽http://www.socialinnovation.org.hk﹔有關社創基金及其資助項目,請瀏覽www.sie.gov.hk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