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年輕人保留一片創業天地

有團體舉辦青年人論壇,討論如何創業。成熟社會如何令年輕一代有足夠的向上流動性,是不易解決的難題,要增長青年人的出路,既要做好培訓,還要從宏觀層面創造條件。

昨日舉行的青年創業論壇,提到要成功發展本身事業,必須放下身段,腳踏實地做起。有人談到究竟應該北上抑或留港創業,議題範圍非常廣泛,相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供所有答案。

港人素以創業精神見稱,小小一個彈丸之地,匯聚不少成功企業家,他們的事業不僅立足於香港,還走出鯉魚門,傲視世界各地。上世紀中國改革開放,港人把握機遇,先是到內地設廠,繼而進軍內地市場,在不少行業都幹出成績,可見港人的拼勁和眼光。

規管增加;創業難度增

香港能夠培養出大批企業家,可說是歷史因素形成的天時地利,由於中國大量資金和人才在解放後湧港,加上殖民地政府推行成文法,提供了理想的營商環境,在勤勞的港人發揮下,令香港不斷創出經濟奇跡。

無論對年輕人抑或其他年紀的人,創業沒有必定的成功方程式,勤勞與熱誠,是每個企業家必備的條件,然後是眼光、知識、膽量。至於在內地抑或在香港創業好,只能說是各有優點,內地機會多、增長快,缺點是市場不太成熟、規範未足夠;香港競爭大、成本貴,好處是體制成熟、法律可靠。同樣地,不但是中港、東南亞以至亞洲近年快速發展,都為港人提供了不少機遇。對創業者來說,不同的土壤可以有發展,但以香港位處東西交流,資金和資訊流通,肯定有利立志幹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。

從社會角度,要鼓勵年輕人創業,最重要有宏觀環境,香港作為營商平台,勝在遊戲規則公平,不足之處是各樣成本高昂,特別是租金偏高,妨礙了中小企業發展,還要注意是各樣規管增加,大財團有足夠資源應付,反而是創業者負擔更加困難。

政府介入 私人空間縮

近年勞工保障和福利增多,對創業成本難免有影響,強積金、最低工資先後推行,這些措施對大型企業影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對創業者就有拉高了門檻,以及增加持續營運壓力的問題。這種情況在成熟經濟體系經常出現。假如將來標準工時立法,情況會更加明顯,怎樣維持經濟活力及為創業者提供理想的營商環境,在訂立相關條例時是要特別留意的地方。

香港發展能夠生生不息,克服不斷出現的挑戰,與港人的創業精神密不可分,如何令下一代保持發展本身事業的機會,是關乎日後社會活力的要務。企業精神需要自由的經營環境,如何在不斷增加政府角色的今日,為年輕人保留發展機會,必需要執政者以全局觀作出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