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發明家憑科技拓健康事業

上班族每天長時間對電腦,常被肩頸背痛、偏頭痛等毛病煩擾。縱然藥物能暫時減輕痛楚,卻只能治標不治本。兩名港人有見及此,研發了多項健康產品,創立「維達健康科技」公司(IPC Bio), 既有助紓解都市人之憂,也為他們開拓事業的新一頁。

李維恩(Vian Li)與譚達治博士,兩人都擁有工程師背景,前者是電子工程師,後者是機械工程師,機緣巧合下,兩人一拍即合,共同開展「健康事業」。乍聽起來,工程師與健康、治療等風馬牛不相及,是什麼促使他們踏上這條路?

傑出華人crossover發明家

今天為人所認識的譚達治博士,是一位緩解疼痛的專家,早於1990年的中國北京亞運會,他便擔任醫療及傷痛顧問;他亦是是美國 Morrison University的榮譽博士,更在2004年獲得世界傑出海外華人獎。 但在1980年代,他原本從事機械工程行業,因家人不幸患上危疾,讓他開始尋求健康之道。期後他不斷進修,希望藉著這方面的知識來助己助人。熱切的追尋令他取得自然療法的專業資格。如今他不僅是香港表列中醫協會的終身會員,更運用自然和順勢醫學,首次引入美國微電流技術到亞洲,以微電流改善大眾生活。

至於Vian,可謂本港罕見的華人發明家。自1987年起,他開始進行多個範疇的研究,涵蓋量子物理學、環境科學、中西醫學、自然療法、電聲學和電子工程等。自2001年以來,他獲得超過10項專利,創造超過100項發明。在2007年,他自行創業,重點發展皮米技術、自然醫學和環境科學技術。其中一項意之作,是一種名為「質子能量」的技術,以質子技術,來治療頑疾痛症。

兩人的「背景」(同樣是工程背景出身)相近,恰巧又涉及醫療科技,使兩人走在一起,開創 IPC Bio,專門研發針對預防醫學的尖端科技產品。「我們背景相近,理念相同,但擅長的範疇不一,可以經驗互補。」譚達治說。

質子能量+微電科技

「 IPC Bio的企業模式,簡單來說,是質子技術+產品開發+市場需求+生物微電+自然療法。」 Vian如此介紹。他解釋,公司主要運用兩種技術,來為顧客作美容保健、以及治療頑疾痛症。

第一項技術是微電科技(Microcurrent Technology),那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技術,可深入滲透細胞層和刺激三磷酸腺酣(ATP)的水平,改善血液循環和加速新陳代謝。生物微電技術在皮膚問題上取得不俗成就,保健界用於抗衰老美容治療。

另一項便是Vian擁有專利的「質子能量技術」。他介紹稱:「透過『質子振動有序場』(PVA Field)在『皮米』(比納米更小) 為單位的微觀層面上,排列質子的振動,從而加速血液微循環,增強身體機能,有效舒緩疼痛和加快細胞自我修補能力。」

把理論「商品化」

Vian笑言,在研發這種技術時,他整天沉醉於內裡的理論與實踐,滿腦子都是「質子能量」,連家人都笑他「神經病」。而譚達治博士是少有「一聽便明白」其理論的專家。由於譚達治的中醫與自然療法背景,使他們更確認該技術與中醫經絡學相關連,對生物過程中治癒能力和加強身體能量有正面作用。

譚達治表示:「我們的理念是『先幫人,後賺錢』。營商不是扮清高不賺錢,但若能先助人再從中獲得營利,這門生意才有意義。如何將我們認識的『好東西』介紹與普羅大眾,關鍵是商品化。」

為了把技術「商品化」,兩人研發了多項產品,包括「質子能量儀」、「質子能量椅」等,把質子技術結合微電流,以無痛方式,通過穴位和動力點,修復身體機能,達到舒緩痛楚、增加細胞復原,美肌等多重效用。Vian與譚達治坦言,如此複雜的技術,要讓市民大眾明白,並非三言兩語及一朝一夕可成。

教育消費者

他們表示,為了向顧客清楚說明公司旗下產品與服務的特點,他們暫不採用如「百貨公司專櫃」等大眾化銷售途徑,反而設立一站式養生健康中心The Well,一來讓顧客可以在寬敞、舒適和無壓力的環境下達到保健、減壓和美容等目的;二來中心可提供中醫及營養師駐場,為顧客進行健康評估及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見;三來可以由受訓練員工詳細講解公司的獨特技術。

這麼嶄新的業務模式,如何才能站穩陣腳?Vian認為:「首先要招聘好同事,在我們能力範圍內請最合適的伙計。消費者並非沒有消費力,而是對健康的認知流於表面,所以有賴同事積極作推廣教育。第二是培養足夠的熟客,這就有賴產品療效及能否提供令人稱心滿意的服務,讓新客變為『回頭客』。第三是公司要提供充份支援與前線同事。」

Vian透露,現時公司的產品行銷全球多個國家,收入來源不限於本地。他承認,香港市場不大,但香港的國際性令本地可擔任基地,將公司的技術及產品推向全球,面向國際。「做生意為了盈利,這當然是對的,但只顧搵錢,其實好悶。我認為只要將一件事做,到最好,盈利只然會出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