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風情作手信 父女檔編創業夢

港人屢被評為創業意慾低落,甚至被鄰近地區的人嘲 弄我們不當夢想家、創新力不進則退。真相究竟如何?是外人不明就裡胡說八道,抑或港人需要自我檢討?姑勿論如何,香江優勢、本土特色、核心精神,又的確有 賴港人去發掘和守護。當Cool魔揚言要守護60億人,港人無須咁偉大,守護700萬人就夠了。

未守護別人,先守護自己,簡單一個道理。發揚本土,除了有「價值」上的意義,有時也有「搵食」的作用。父女檔兩代人的潘榮昌與Stephanie,創立以本土手繪配合數碼印刷的Paintmax,打造香港地特色手信品牌,除了為兩餐,也為一個夢想。

 

中年失業 「陸歸」創業

早幾年內地流行「海歸」一詞,意思是從海外回流中國工作的一群人。近年香港也有「陸歸」,他們是一班過去在大陸工作,因工廠北移而要回流香港工作的人。

潘榮昌正是典型的「陸歸」,從事印刷業多年,隨著大陸的工廠因成本上升等問題而不斷往西北遷移,令潘榮昌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:應該跟隨大環境深入內陸搵食,抑或回到自己的家--香港尋找機會?鑑於行業不景氣讓他看不到前景,潘榮昌決定回港放手一搏。

回 港後他加入了一間數碼印刷公司任職,然而正如許多禍不單行的故事一樣,那家公司未幾因成本過於高昂而結業了。但對潘榮昌來說,有失也有得,失的固然是一份 職業,得的卻是藉此工作,把他過去在傳統印刷業所學到的知識,結合數碼技術,取長補短,憑著其專精的行業知識與技術,終踏上創業之路。

 

女兒畢業 共同創業

當 父親面臨二次失業的景況,女兒正值從IVE的時裝系畢業。兩父女共同面對人生中的轉變,坐下一談,倒不如利用彼此的長處,運用兩代差異互補不足,看碰出什 麼火花。他們的創業蹺是這樣的:以本土手繪創意配合數碼印刷技術,把香港的情、景、物,以原創手繪風圖像印刷於產品上,例如T-shirt、帆布袋及咕臣 等。

的確,近年香江大吹本土風,但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產品卻很有限:除了遊客區的一些「假土產」,以及高檔家品店的高價貨外,市面上能反映時代面貌和特色的手信產品為數不多。兩父女經一番研究後,深信這是商機所在,決定去馬。

但 是講到要生產甚麼產品,父女倆卻有所爭拗。「爸爸堅持要製作T-shirt,我卻覺得T-shirt的款式、尺寸眾多,容易『責貨』(積壓舊貨);我認為 做袋較好。」Stephanie說。經一輪辯論後,潘榮昌決定將T-shirt方案暫且按下,先推出其他風險較低的產品,如帆布袋、咕臣、文件夾等,待日 後時機成熟再行推出。潘榮昌說:「大家意見不一是好事,爭拗完冷靜下來,通常大家都會更明白對方的理據,令整件事思慮得更周詳。」

 

低成本創業 穩打穩紥

創 業首年,Paintmax的業務主要以研發為主,潘榮昌解釋,把數碼技術用於印刷產品,看似容易,實際上有極多問題必須克服、細節有待改善,有些嶄新的技 術香港亦尚未引入,譬如如何以數碼印刷達至「油畫」般的效果,他也須一番功夫才能掌握。儘管研發多,生產少,Paintmax卻由此掌握多項獨門技術,得 到第三方企業青睞,令公司能在創立期以「接單」的形式來生存。

然 而,他們的理想並非「代客加工」,而是創立自己的品牌。講到推出產品,兩人立即要面對無數中小企所遇到的問題:租金太高,租舖有難免有資金壓力;若採專櫃 形式推銷商品,產品的數量要有足夠支持,他們自承貨品種類未夠多元化。在這時候,二人找到一個合適的立足點:在JCCAC(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)手作市集 設攤檔,循序漸進推廣自家產品。「每一次擺檔,我們也會開發及推出更多產品,令公司的產品線逐漸成熟起來。」近日(2013年9月)Paintmax亦會 參與將軍澳PopCorn的露天潮市集,推出更多具香港風情的本土手信。

 

產品爆發期

談 到公司的競爭力,Stephanie表示,父親那年代走過來的,不少人堪稱多才多藝,以她爸爸為例,他既懂傳統絲印知識,也深通數碼印刷技術;既懂機械原 理、木工,對應用電腦也不陌生,他甚至連公司網站也一手包辦。所以公司草創期,潘榮昌一手一腳進行籌備,令創業成本壓在數萬元以下,而過往的工作經歷,讓 他有辦法在內地尋找具質素及信得過的廠商,這一切對創業帶來莫大效益。更重要的是,他不僅是一名「技術人員」,同時身兼產品的藝術創作,皆因他本身習油畫 多年,公司的賣點之一「本土手繪」正是出於其手筆。至於Stephanie,則運用在學校習得的設計及市場學知識,為公司出謀獻策。

至今Paintmax已創立逾三年,潘榮昌認為公司已步上軌道,明年更將是公司的「產品爆發期」,因各種技術已趨成熟、產品線亦已準備就緒,料明年將有更大的發展。